首页 >> 双头电热管

深改委形势深刻变化快建宏调五大体系连接线

文章来源:和美五金网  |  2022-06-30

深改委:形势深刻变化 快建宏调五大体系

深改委:形势深刻变化 快建宏调五大体系2019-05-31 08:51:38 来源:中国建材新闻网综合消息分享到: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加快建立宏观调控五大体系第一财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2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会议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随着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局势的紧张对当前经济复苏格局提出了新的质疑,二季度的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章俊认为,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难言企稳回升,政策制定者需要继续一些列采取稳增长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和速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以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系列冲击。

会议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保障体系。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与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五大体系,这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一致。

吴琦认为,通过这些体系的构建,一是有利于增强政策预见性,构建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领先指标体系,提升政策的边际效应。二是有利于增强政策的协调性,抓好政策制定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完善政策的反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

4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稳中趋缓,工业、投资、消费等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

从工业数据来看,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与上年全年持平。

高频数据显示,4月工业生产活动出现降温迹象,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同比增速再度由正转负至-5.1%,汽车轮胎的钢胎和半钢胎周平均开工率同比增速分别由上月的5.6%和1.2%降至1.9%和-2.5%。这些均是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降幅与1~3月份大体相当。

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53.9亿元,同比下降3.7%。此前3月份为同比增长13.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5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增值税下调,不少企业为了充分享受增值税下调的优惠,积极调整了生产经营活动,在3月份有提前备货、加快生产的行为,所以4月份的数据看起来会有一些回落。

章俊认为,在当下逆周期调节不断发力的背景来看,工业生产下行速度将企稳。当前重点企业粗钢产量维持高位,考虑到环保限产力度的边际转松得到确认,在货币传导机制改善和需求小幅回暖的情况下,随着两会后税费改革的全面开展,虽然在缺乏需求端提振的情况下企业扩产动能有限,但税费压力的缓解将推动整体工业企业盈利的好转,工业生产下行速度将有概率放慢。

会议指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章俊表示,当前在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外,财政政策仍被寄予厚望。一方面,稳杠杆的诉求将调结构与扩内需有效结合,缩减上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差的同时优化行业利润结构;另一方面,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同时,今年中央也将通过加杠杆置换地方杠杆,盘活存量资金以提升生产投资活力,企业盈利下滑速度有望得到遏制。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对第一财经称,稳健的结构性政策仍将持续进行,将因应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而进行微调。未来财政政策逐步发力、金融市场的反弹有望带动经济持续增长。货币政策将因时微调,更加注重精准滴灌、改善传导机制。

这场中央会议传递重要信号:形势深刻变化 调控要创新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2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出实招应对新情况

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去年中央定调为“稳中有变”,现在表述为“深刻变化”。

中国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很重要的来源是中美贸易摩擦。5月10日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后又对华为等企业发布禁令,同时宣称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反补贴调查。

会议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保持战略定力,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5月27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我们能不能走得更加稳健,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意味着首先要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部挑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保持战略定力,还要因势利导。“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对我国贸易战略、技术战略提出很多挑战;我们已经提出了关于WTO规则调整的方案,未来国际规则会强劲重构,也会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在保持战略定力前提下,改革的重点要适当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会议强调,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近年我国最明显的变化是,加快推出高水平开放举措。刘元春表示,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以来,我国高水平开放举措不断推出,围绕外资的进入、技术保护、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来对冲外部挑战。

国泰君安(16.240, -0.21, -1.28%)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别于之前应对外部冲击,多采用积极政策加以对冲,这次化解外部风险,是以加大改革开放为主导。后续应对冲击,政策应着力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同时协调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进行全球布局。

面对外部冲击,我国已经备有预案。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六稳”加快落实一批新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入推进实施“双创”升级版、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来稳就业;6月底前出台2019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只做减法,继续开展重大外资项目服务工作来稳外资等。

就业为当前工作重点

会议强调,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改革工作中要统筹全局、整体推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要把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

就业,无疑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去年年中政治局部署推出的“六稳”政策,“稳就业”放在首位。

围绕就业的工作和政策在不断推出。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5月23日,国务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减税降费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依靠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战胜困难挑战,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为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更稳固基础。

“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根据形势适时调整。比如去年二季度以来,稳增长压力加大,稳就业被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出实招的重点。像5月以来,国务院多次会议谈到就业问题,说明稳就业是当前工作的重心”,刘元春指出。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

十九大提出追求高质量发展以来,宏观调控体系需要随之调整。中央有关部门围绕相关宏观调控目标、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保障体系等召开多次会议讨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该指导意见获得审议通过。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国内和国际的关系,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原来对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考核,是以GDP为核心的。追求高质量发展,与原本粗放式发展有本质区别,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多重目标如何协调,如何避免政出多门影响落实,政策目标以什么为主,都需要有更具体的安排”,刘元春指出。

刘元春还表示,经过这一两年时间的酝酿,大家感觉未来宏观调控体系,仍然需要一些指导原则和量化指标,来协调各方行动。

“以前宏观调控是以基建、地产等来稳投资,现在宏观调控模式明显变化,比如稳基建与补短板结合起来,加大包括5G、物联网等新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再者,扩内需的重点放在消费上。要稳消费,需要稳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就业不出问题,有利于增强信心”,花长春指出。

宁吉喆指出,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市场信心一定会不断增强。下一步,将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切,释放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强化政策评估和沟通,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推介解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上一篇:从柴油需求持续下滑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下一篇: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格局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反拉式预应力检测

岩土工程实训基地建设

高铁轨道板基础检测

装配式套筒压浆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