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放站

梁红工业企业财务数据背离的思考0直插二极管

文章来源:和美五金网  |  2022-09-29

梁红:工业企业财务数据背离的思考

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梁红

造成两种增速背离的原因主要是往年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基数可能有一定的“水分”,而今年统计局在剔除重复统计数据时,可能仅下调当期财务数据的绝对值,导致绝对值推算的增速失真;此外,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营改增”使得部分非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剥离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1-7月,工业企业利润公布数据为累计增速17.1%,营业收入累计增速为9.9%;但如果采用绝对值推算,同期利润累计增速为-8.1%,收入累计增速为-13.4%,二者相距甚远(图表1)。

本篇报告旨在对两种口径下增速背离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供一种较为可行的数据调整方法,供投资者参考。

我们认为,造成两种增速背离的原因主要是往年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基数可能有一定的“水分”,而今年统计局在剔除重复统计数据时,可能仅下调当期财务数据的绝对值,导致绝对值推算的增速失真;此外,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营改增”使得部分非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剥离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基数可能存在“挤水分”的现象。统计局在今年5月的数据说明里提到“剔除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复统计数据”。此外,全国人大6月发布的《关于检查实施情况的报告》内,特别提到“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发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违法企业平均虚报率分别高达56倍、10倍和6.7倍”。从绝对值推算的数据来看,今年1-7月有20个省份的营业收入增速为负,17个省份的利润增速为负;此外,在统计局公布的41个子行业中,有36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为负,30个行业的利润增速为负,可能说明数据“挤水分”并非个别现象。

此外,我们也观察到,根据绝对值推算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与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明显背离(图表2)。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样本相同,历史趋势也较为一致(尽管年末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往往受到数据“调整”的影响有所失真),但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两者走势明显分化。诚然,我们在计算名义工业增加值时采用了PPI作为通胀指数,可能会造成一些误差,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背离。

工业企业数量减少及“营改增”也可能是导致数据绝对值前后口径不可比的原因,但影响相对有限。

与2017年7月相比,2018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5948个,占全部企业数量的1.6%,这可能是导致今年利润和收入绝对值下降的部分原因。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变动幅度并不算太大——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起点从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导致全年样本内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了13万个,约占总数的28%;而彼时通过绝对值推算的工业企业利润和收入增速与官报增速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本轮来得明显。此外,2017年初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约1.2%,但两种口径下的增速也没有显著差异(图表3)。

此外,“营改增”后部分企业剥离非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可能较小——2017年底,工业企业非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仅为2%。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企业财务数据统计中,私营企业特指由自然人控股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比例仅为30%左右,与通常所说的“民企”/“非国企”概念应有所区别。

我们在此提供一种相对较为可行的数据调整方法供投资者参考:将2017年全年作为基期,其他时间的绝对值数据根据统计局公布可比口径下的同比增速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我们亦对数列进行季调。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加关心工业企业的利润和收入增速,以及资产负债率、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ROE)等比率指标,而非绝对值本身,这种调整方法或许能够在趋势判断方面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我们将调整后的工业企业各项指标与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除房地产外)进行对比,发现二者走势基本吻合。我们在今后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点评中,将综合统计局官报数据及基于上述数据调整方法得出的分析结果,解读工业企业数据最新的变化及趋势。

上一篇:林采宜:个税改革对消费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下一篇:刘世锦担忧创新硬科技不够 模式后劲不足

渭南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一家

北京治青光眼哪里好

重庆治疗牛皮癣医院

北京皮肤科挂号

成都癫痫病医院就诊评论